在這場供應鍊的風波大戰中,矽料、矽片賺的盆滿缽滿,中下遊的電池與組件也試圖通過不斷的擡高合同報價來維持利潤增幅。光伏行業内卷式的博弈中,每個環節都在追求利潤最大化,但由此帶來的結果是産能開工率持續動蕩、行業内耗加劇、項目進度不及預期……
而從投資側來看,平價之後的新能源市場,收益率測算邊界愈發不清晰,上網電價與消納能力、電力市場化交易、用地政策、儲能及産業配套以及分布式光伏應用中的催繳電費等一系列的非技術成本“水漲船高”。瘋狂湧入光伏投資領域的企業在經曆過足夠的市場教育之後,也正在逐步認清現狀。
漲價、毀約與博弈
在追蹤光伏行業兩年之後,一位金融行業的分析師在無數次循環在排産與需求的博弈閉環中之後,選擇了暫時性“躺平”,他認為,光伏行業正陷入一個“怪圈”——企業的側重點在于如何通過博弈獲取利潤最大化,卻忽視了推動行業良性進展與技術進步的根本動力。
資本是一個推手,既給光伏企業提供了源源不斷的輸血式的資金支持,推動行業持續擴産以及企業的快速發展,同時也在不斷的激化企業攫取利潤最大化的動力。“光伏行業太内卷了,獲得超額利潤的環節一定是以犧牲其他環節為代價換來的,這對于一個行業的長久發展來說并不友好”。
進入2022年之後,行情依舊如此,作為光伏主産業鍊上的多晶矽并未随着新項目的達産而達到預期中的價格下行,反而一步步擡高,矽片報價水漲船高,帶動電池報價一路走高。上遊通過價格的震蕩不斷試探投資商的收益率底線,試圖在這一博弈過程中獲得各環節的最大利潤,由此帶來的開工率動蕩、産能資源浪費、博弈時間拉長、項目進度一拖再拖……同時也消耗着投資企業的耐心。
對于投資商來說,在動蕩的産業鍊環境下,投資光伏電站的焦慮等級也在快速攀升。在組件價格居高不下的2021年,部分低電價省份的新增項目幾乎全軍覆沒,難以啟動。另一方面,在被持續毀約與撕單之後,投資企業也在尋找一種更為穩妥的供應鍊。若幹家國有企業正通過參股或者代工的形式參與到産業鍊的各環節,以确保供貨的穩定性。
光伏們了解到,由華潤電力、浙江海投以及愛康科技合資的異質結電池、組件工廠已在浙江動工。央企聯合地方國有企業出資,再由民營團隊經營的模式正是當前光伏制造業的一個縮影。除了華潤之外,還有某央企通過技術控股、民營企業代工的形式來滿足集團内部的部分組件供應需求。
更為嚴重的是,為了利潤最大化而帶來的一系列撕單與毀約行為也在不斷鞭笞着行業的信譽底線。在被某頭部組件廠商三番四次的撕毀合同之後,某投資企業表示,以不合理理由單方毀約的供應商将被永久拉入黑名單,不再合作。
可以預見的是,作為全球最大的光伏終端市場,國内市場仍是各企業争奪市占率不可或缺的份額,在這種愈發惡化的行業環境下,單純的追求企業利潤最大化無論是對于企業的商譽亦是未來的市場開拓,都将帶來持續性的傷害。
新能源電站投資的不确定性加劇
對于投資商來說,制造業的供應風波亦是一種極大的消耗,投資企業不得不花費巨大的精力在與制造業的博弈中争取可以滿足收益率要求的組件價格。另一方面,制造企業試圖通過擡高的産業鍊成本倒逼投資商降低收益率底線,但平價之後的新能源投資市場已然發生了巨大的變化。與補貼時代,電價、消納、保障小時數等邊界均較為确定相比,平價之後的新能源電站投資收益率已然變成了一個區間數值,而非固定值。
以土地為例,光伏用地的執行标準一直較為混亂,其中包括一般農用地的使用以及光伏複合項目的驗收标準、城鎮土地使用稅以及耕地占用稅的征收标準,各地政策不一,給光伏電站投資帶來了較大的困擾。政策的不明确,對于25年運營周期的光伏電站來說,時不時會收到征稅以及用地問題的限制。
有投資企業反饋稱,其投資建設的光伏電站在土地三調之後涉及到占用基本農田,目前尚未有明确的政策出台,也不知道如何處理。另一方面,某東部省份的光伏電站近日收到了稅務通知,催繳土地使用稅。用地政策與稅收仍然是光伏電站投資頭頂上懸而未解的“達摩克利斯之劍”。
不僅如此,西北省份的新能源電力參與電力市場交易的比例亦在逐步攀升,新能源全年綜合電價均低于目前的基準電價,對于以固定電價測算收益率的新能源電站來說,這無疑又是收益率邊界中的一大不确定性問題。
此外,全國性的電力市場改革正在逐步推進。1月28日,國家發改委、能源局發布《關于加快建設全國統一電力市場體系的指導意見》,提出到2030年新能源全面參與市場交易,報量報價參與現貨市場,對報價未中标電量不納入棄風棄光電量考核。這意味着5%的棄風棄光率目标将逐步放松甚至成為曆史,新能源運營企業風險陡增。其中,首批試點省份的新能源參與現貨市場電價大部分低于基準電價,山西電力現貨市場甚至出現了連續17小時新能源0電價的情況。
另一方面,在新能源電站投資方面,國有企業參與新能源電站投資也在不斷面臨狀況。光伏們了解到,2021年督查組進駐各大央企就新能源項目并購等進行督察,個中存在的問題讓部分央企延緩了新能源并購的力度與速度。此外,國資委明确要求,央企資産負債率不得高于60%,部分央企受補貼拖欠以及多年投資新能源電站等帶來的影響導緻資産負債率遠超60%,這也将一定程度上縮減央企在新能源項目上的投資力度。
進入2022年,新建項目大部分需要配置至少10%*2h的儲能,在當前尚未出台儲能相關價格機制的情況下,配置儲能隻能徒增發電企業的投資成本。當下,非技術成本的快速上升正逐步吞噬技術進步的空間,而産業鍊價格的持續動蕩與居高不下,加劇了行業上下遊的博弈,同時也帶來了嚴重的内耗。投資商面臨的風險邊界與日俱增,如果行業内耗持續增加,雙碳的陽光工程仍将耗時良久、兩敗俱傷。
地方投融資平台業務轉型之光伏行業淺談
一、總述
随着地方政府投融資平台的業務轉型,各個地方投融資平台利用當地資源逐漸進入需要能源資源行業。像光照資源豐富區域的政府投資融平台進入光伏行業成為一種自然而然的轉型路徑之一。
光伏行業無疑是“碳中和碳達峰”征程中最靓的“仔”。根據IRENA的最新研究,在全球2050年實現碳中和的背景下,屆時電力将成為最主要的終端能源消費形式,占比51%。其中,90%的電力由可再生能源發電供應,63%的電力由風電和光伏發電供應。研究顯示2020年全球光伏累計裝機量為725GW,2050年全球光伏累計裝機量将達到14000GW,由此推算光伏行業2020年至2050年三十年間複合增長率為10.4%,行業的成長空間極高。
二、政策措施密集有力
1、光伏配套政策支持促發展
發改委出台《完善能源消費強度和總量雙控制度方案》鼓勵可再生能源使用,重點控制化石能源消費,對超額完成激勵性消納責任權重的地區,超出最低消納責任權重的消納量就不納入該地區年度和五年規劃當期能源消費總量考核。
生态環境部《全國碳排放權交易管理辦法(試行)》(征求意見稿)和《全國碳排放權登記交易結算管理辦法(試行)》,重點排放單位可使用國家核證自願減排量(CCER)或生态環境部另行公布的其他減排指标,抵消其不超過5%的經核查排放量。1單位CCER可抵消1噸二氧化碳當量的排放量,用于抵消的CCER來自可再生能源、碳彙、甲烷利用等領域減排項目。
國家能源局發布《關于報送整縣(市、區)屋頂分布式光伏開發試點方案的通知》支出,學校、醫院、村委會等公共建築屋頂總面積可安裝光伏發電比例不低于40%,黨政機關屋頂安裝分布式光伏的比重有望提升至50%。
2、綠色金融保障強勁
2021年,國家接連出台《國務院關于印發2030年前碳達峰行動方案的通知》等指導性文件,其中均有利好光伏産業的金融政策。
2021年2月底,國家發改委等5部門聯合印發《關于引導加大金融支持力度促進風電和光伏發電等行業健康有序發展的通知》,對金融機構按照商業化原則與可再生能源企業協商展期或續貸,金融機構按照市場化、法治化原則自主發放補貼确權貸款等事項做出了規定。
2021年7月,國家發改委發布《關于進一步做好基礎設施領域不動産投資信托基金(REITs)試點工作的通知》明确了能源基礎設施申報範圍。王勃華表示,這是國内首次提出光伏等新能源項目可申報REITs,為分布式光伏項目融資提供了新模式。
2021年10月,《國務院關于印發2030年前碳達峰行動方案的通知》提出,大力發展綠色貸款、綠色股權、綠色債券、綠色保險、綠色基金等金融工具,設立碳減排支持工具,引導金融機構為綠色低碳項目提供長期限、低成本資金,鼓勵開發性政策性金融機構按照市場化法治化原則為碳達峰行動提供長期穩定融資支持。
2021年11月,人民銀行創設推出碳減排支持工具這一結構性貨币政策工具,用增量資金支持新能源等重點領域的投資和建設,從而增加能源總體供給能力,金融機構應按市場化、法治化原則提供融資支持,助力國家能源安全保供和綠色低碳轉型。
3、光伏建築一體化催生需求大爆發
我國建築能耗約占全社會總能耗的30%,光伏建築一體化具有綠色節能、減少碳排放,提升建築美學、替代部分建築材料、降低建築物造價、提高用電效率、節約土地資源、減少大氣和固廢污染,保護生态環境等巨大優勢。前的光伏建築一體化項目大多是将太陽能光伏組件以光伏幕牆形式安裝于建築物外立面,應該稱之為光伏建築一體化的初級版本。而銅铟镓硒薄膜光伏建築一體化(CIGS-BIPV)是高級版本。
銅铟镓硒薄膜光伏建築一體化是将銅铟镓硒光伏技術與建築工程深度融合,集成了銅铟镓硒薄膜光伏組件的建築物作為一個整體來設計與施工,讓光伏組件成為建築物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比如一堵牆,既起到遮風擋雨、保溫隔熱、隔聲等建築功能,又成為最具發展空間的分布式能源形式。優化控制供熱、通風、空氣調節,對自然采光、光伏發電、光熱利用、直流供電、智能微電網、自動化系統進行全面集成,對建築物的設計與運行進行完整集成與優化,實現建築物的各項舒适性指标,做到真正意義上的光伏建築一體化。
三、光伏行業産業鍊
1、上遊産業鍊之矽料、矽片
矽料:多晶矽行業壁壘較高,主要體現在技術難度大、投資強度高、能耗大,規模效應明顯
矽片:多晶矽料經過加熱、融化、拉晶或長晶等一系列步驟可以制成單晶矽棒或者多晶矽錠,再經過開方、切片即得到單晶矽片或多晶矽片。因單晶矽片性能更為優良,目前已經全面替代了多晶矽片。從競争格局看,矽片生産環節行業集中度高,形成隆基股份和中環股份“雙寡頭,隆中對”的格局。
2、中遊産業鍊——電池片、組件
電池片:光伏電池片是光伏組件最重要也是最基本的發電單元,因此光伏組件的質量很大程度上依賴于光伏電池片的好壞。相比于行業壁壘高的矽料、矽片環節,電池片環節行業集中度較低,競争激烈。現階段組件生産企業競争越來越激烈,一些頭部的垂直化一體大廠逐步提升自産電池的比例,以提升成本競争力形成規模效應,将對一些專門生産電池的企業造成一定沖擊。
組件:光伏組件的制造工藝就是把光伏玻璃、串聯的電池片等用EVA膠膜粘在一起,形成一個疊層,然後對疊層進行壓合形成一個整體。之後再将這個疊層放入一個鋁制邊框中進行封裝,經過檢測、清潔等環節,組件就生産完畢了。
3、下遊産業鍊——逆變器、發電站
逆變器:逆變器是光伏發電系統的核心設備,具有直流變換、自動運行停機、最大功率跟蹤控制、自動電壓調節等作用。因此雖然逆變器在整套發電系統的成本占比不到10%,但是它的性能将直接決定光伏發電的穩定性和效率。
逆變器的頭部企業就包括了華為、陽光電源等,2017年以前,德國企業SMA都是行業内的霸主。但之後,華為和陽光電源銷售額聯手超越SMA成為行業老大。而“隐形王者”華為也因為在逆變器、儲能、數字化方面的領先技術,成功簽約了沙特紅海迄今全球規模最大的1300MWh儲能項目。
光伏電站:光伏産業鍊的末端,在這一環節光伏設備與電網連接輸送電力,是光伏發電的應用場景,主要通過将光伏組件按照一定方式組裝形成光伏陣列,再将其與逆變器、配電櫃、控制系統等連接,最終彙入公共電網。
四、光伏企業商業模式
光伏制造企業通過選擇垂直一體化發展,或者在專業化領域布局新技術來實現降本,進而推動行業競争格局發生變化。
2019年以來,光伏産業擴産“閘門”開啟,制造端企業紛紛宣布新建産線。和此前不同,這些擴産計劃呈現出垂直一體化發展趨勢,分别兼顧了矽片、電池片、組件産能,以期補齊短闆。企業希望通過激進的擴産計劃和垂直一體化競争戰略,拉開成本差距、擴大成本端競争優勢将成為龍頭企業攫取市場份額的首選。
根據政策規劃,“十四五”初期,我國光伏行業補貼将退出,行業将實現平價上網。随着補貼政策取消,光伏産業鍊盈利構成要素将從“政策+資本+技術”轉變為“資本+技術”;同時由于技術疊代通常伴随新的資本投入增加,且技術疊代降本對終端售價絕對金額的邊際影響大幅減弱,因此在政策補貼完全退出後,産業鍊矽料、矽片、電池片、組件各環節回報占比将逐步趨近于資本投入。垂直一體化企業競争優勢更加明顯。
作者:周欣欣
版權與免責聲明:
1、本站所發布信息有原創信息、轉載信息;
2、轉載此文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
3、凡注明信息來源為其他機構和媒體的信息為本站轉載信息,本站不對其觀點的正确性和内容的真實性負責。若有來源标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我們聯系,我們将及時更正、删除,謝謝。